拍出專業感: 4 堂課帶你從小白變攝影師!

一、三個面向的核心定義

 

  1. 藝術攝影(Photography as Art)

    • 強調表達:攝影師以個人視角、情感、哲思,藉由影像傳遞內心觀點。

    • 特徵:主觀性高、氛圍營造重於寫實、作品常進入畫廊或展覽。

  2. 設計中的攝影(Photography in Design)

    • 強調功能:照片是傳達資訊、輔助視覺溝通的媒材。

    • 特徵:強調版面、排版、色彩搭配;照片是「元素」而非最終目的。

  3. 紀錄攝影(Photography as Documentation)

    • 強調真實:以最少干預的方式,保存事件、人物或時刻的原貌。

    • 特徵:追求客觀,常見於新聞攝影、歷史檔案、學術研究。

 

二、核心差異比較表

 

面向 藝術攝影 設計中的攝影 紀錄攝影
目的 表達個人思想與美感 傳遞資訊、解決視覺問題 保存與呈現事實
觀點 主觀性、象徵性 功能性、應用性 客觀性、真實性
呈現方式 強調氛圍、抽象、實驗 與文字、圖形搭配 盡量減少後製與操控
受眾 藝術愛好者、收藏家 消費者、使用者 公眾、歷史研究者
價值 藝術價值、文化思辨 商業價值、視覺效率 歷史價值、社會公信力

三、實際案例解析

 

  1. 藝術攝影

    • 安塞爾·亞當斯(Ansel Adams)的黑白風景作品,追求光影詩意,表現自然的崇高。

    • 學生練習:嘗試用光影與構圖傳達自己的情感,而非紀實。

  2. 設計攝影

    • 廣告海報中的商品照,必須與字體、排版整合,重點是說服與引導消費。

    • 學生練習:拍攝一張產品照片,並嘗試置入簡單排版,檢驗是否能吸引目光。

  3. 紀錄攝影

    • 攝影記者在戰地或社會事件中的照片,往往影響世人對歷史的理解。

    • 學生練習:用相機記錄身邊一個「真實的瞬間」,不加過多修飾。

 

四、課堂討論:灰色地帶與跨界

 

  • 如果一張新聞照片後製過度,它還算紀錄嗎?

  • 當設計師將一張藝術化的照片用在廣告中,它還是藝術作品嗎?

  • 攝影是否能同時承擔「藝術、設計、紀錄」三種角色?

 

五、課程總結

 

  1. 藝術攝影 —— 追求表達與思辨。

  2. 設計攝影 —— 追求功能與溝通。

  3. 紀錄攝影 —— 追求真實與保存。

三者的差異在於 目的、受眾、價值,但在當代實務中,界線日益模糊,攝影師需要根據情境靈活轉換角色。

zh_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