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出專業感: 4 堂課帶你從小白變攝影師!

一、課程導入

 

鏡頭就像攝影師的眼睛,不同焦段決定了視角範圍、背景壓縮感與景深表現。理解焦段與用途,能幫助攝影師根據拍攝需求選擇合適的鏡頭,無論是人像、風景,還是街拍與商業攝影,都能更有效率地完成。


二、焦段的基本分類

 

1. 廣角鏡頭 (Wide Angle, 14–35mm)

  • 特點:視角廣,能納入更多景物,誇張空間感。

  • 優勢:適合強調環境氛圍、表現透視感。

  • 限制:容易變形,不適合近距離人像。

  • 用途

    • 風景攝影(山海壯闊場景)

    • 建築攝影(空間延伸、室內空間感)

    • 街拍(捕捉熱鬧氛圍)


2. 標準鏡頭 (Standard, 35–70mm)

  • 特點:接近人眼視角,畫面自然。

  • 優勢:用途最廣,適合日常拍攝。

  • 限制:表現力較中庸,缺乏誇張或極致效果。

  • 用途

    • 街拍與紀實(真實感強烈)

    • 生活與旅行記錄

    • 人像(35mm 營造生活感,50mm 營造自然人像比例)


3. 中長焦鏡頭 (Short Telephoto, 85–135mm)

  • 特點:視角較窄,背景壓縮感強,淺景深效果明顯。

  • 優勢:突顯主體、背景柔美。

  • 限制:需要較長拍攝距離。

  • 用途

    • 人像攝影(85mm 常被稱為「人像鏡皇」)

    • 婚禮與活動攝影(壓縮空間感,聚焦人物)

    • 街頭觀察(遠距拍攝不打擾主體)


4. 遠攝鏡頭 (Telephoto, 200mm 以上)

  • 特點:視角狹窄,能捕捉遠距離主體。

  • 優勢:強烈壓縮感,適合遠距離題材。

  • 限制:體積大、重量重,需要穩定支撐。

  • 用途

    • 運動賽事(捕捉動態瞬間)

    • 野生動物(遠距離拍攝安全)

    • 舞台表演、演唱會(不打擾表演者)


5. 特殊鏡頭

  • 魚眼鏡頭 (Fisheye, 8–16mm)

    • 超廣視角,誇張變形,用於創意攝影、滑板、建築內部特寫。

  • 微距鏡頭 (Macro, 50–105mm)

    • 近拍細節,1:1 放大倍率,常用於花卉、昆蟲、產品攝影。

  • 移軸鏡頭 (Tilt-Shift)

    • 控制透視與焦平面,建築攝影、模型感效果。


三、焦段與題材對應表

 

焦段範圍 視覺效果 適合題材
14–24mm (超廣角) 空間誇張、延伸感強 建築、室內、壯麗風景
24–35mm (廣角) 環境感強、氛圍完整 紀實、街拍、旅行風景
35–70mm (標準) 自然視角、均衡表現 人像、街拍、日常紀錄
85–135mm (中長焦) 壓縮背景、淺景深 人像、婚禮、舞台活動
200mm+ (遠攝) 捕捉遠距、壓縮空間 運動、野生動物、演唱會
微距鏡頭 細節放大 昆蟲、花卉、產品

四、選擇鏡頭的考量因素

 

  1. 拍攝主題:你是喜歡拍風景、人像,還是商業產品?

  2. 攜帶便利性:長焦鏡頭重量大,廣角鏡頭輕便。

  3. 拍攝習慣:你是否偏好近距離互動,還是遠距觀察?

  4. 預算分配:焦段越特殊,鏡頭價格通常越高。


五、課程練習

 

  • 作業目標:請學員挑選一個常見的焦段(例如 35mm、50mm 或 85mm),並回答以下問題:

    1. 這個焦段拍攝時給你的感受是什麼?

    2. 你會想拿它來拍哪些主題?

    3. 試著用手機(模擬不同焦段的等效視角)拍攝 3 張照片,分別記錄不同題材,並分享成果。


六、課程總結

 

鏡頭焦段不只是技術數字,它決定了影像的語言。廣角能說故事,標準能捕捉日常,中長焦能凸顯人物,而遠攝則能帶你到達遙遠的現場。懂得依照題材選擇合適的焦段,才能讓照片更有表達力。

zh_TW